闵行区旧书回收+各区有点收购+长期上门回收旧书
闵行区旧书回收+各区有点收购+长期上门回收旧书闵行区回收旧书当时石印古籍大体有这样几种办法:(1)把原书摄影后按原大石印。这样做纸张耗费多,成本高,因此只有同文书局承印的武英殿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这么办,而且开本装潢都完全仿照殿本原式,因为出得起钱,印得讲究点没有关系。(2)把原书摄影缩小后石印。同文书局以及后来五洲同文书局影印的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就都这么做。同文书局印得较精美,可惜其中《旧五代史》用的并不是真殿本,而是据别的本子仿照殿本的字体款式重新写过付印的,真殿本《旧五代史》版心上方题“乾隆四十九年校刊”,同文书局据别本重写时不知道,和其他各史一样都写成了“乾隆四年校刊”。五洲同文书局石印《二十四史》才一律用真殿本,但印书的油墨不好,有浸润到笔划之外的毛病。(3)按行剪开原书,重新粘贴,把原书一页半、或两页、三页甚至更多页合并成一大页,摄影缩小后石印。这样可把原来几十本、成百本的大书缩印成几本、几十本,不仅售价低廉,而且翻检使用以至庋藏携带都大为方便。同文书局多数的石印书,如徐润《年谱》中提到的《资治通鉴》、《通鉴纲目》等一大批,就都采用了这种并页缩印的办法。其中《康熙字典》把武英殿本四十册缩印成六册,《全唐诗》把殿本一百二十册缩印成三十二册,都极受读者欢迎。当然,字缩得比较小,技术高明,才能清晰可读。同文书局在这点上还做得比较好。竹简斋石印的大本《二十四史》等也用此办法,由于技术差,印本就欠清晰,加之剪贴并页时又不认真细心,有错行、脱漏等弊病,故不能取信于人。(4)不剪开原书,而把原书四页分上下栏并成一大页,或原书九页分三栏并成一大页,再摄影缩小后石印。积山书局石印《康熙字典》,史学斋石印《二十四史》等就用这种办法。这比剪贴并页的办法要少些差错,阅读起来也不像剪贴的那种长行直下费眼力。(5)雇人将原书重新用楷书抄写后摄影石印。当时石印的章回体旧小说以及供科举考试夹带用的《四书备旨》、《大题文府》、《小题文府》之类就多用这种办法。夹带进考场里用的要开本小而内容多,因此往往在抄写后摄影缩成蝇头小字再付印。后起的石印书局扫叶山房喜欢用这种办法。手边有一册民国七年戊午正月重订的《扫叶山房发行石印精本书籍目录》,共列书四百十九种,据原本影印的不到四分之一,四分之三以上都是重写后印,所幸字尚未缩得太小,只是俗陋得叫人阅读起来感到不舒服。
查看全部介绍